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结构随着技术革命不断演进。过去两个多世纪,全球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英国、德国、美国依次抓住科技革命重大机遇,伦敦、柏林、硅谷先后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随后日本顺应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东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势力。

图1-1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演进图
01英国伦敦

图1-2
18世纪伦敦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与技术革命紧密相连。1785年瓦特改良出“万能蒸汽机”并推广,促进了英国各个工业部门加速机械化,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经济中心。伦敦作为英国首都,不仅是全球金融中心,还凭借当时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个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涌现出法拉第、焦耳、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形成了服装与鞋类、纺织业、造船、珠宝、钟表、机械制造、造纸、印刷与出版、煤炭、钢铁等制造业,培育出力拓集团、维克斯公司等知名企业。
02德国柏林

图1-3
德国柏林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1879年,西门子又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l883年,德国人戴姆勒成功研发出第一台立式汽油机,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首次研制出压缩点火式内燃机(柴油机)。德国在电气、内燃机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20世纪初,其工业总量居欧洲国家首位。柏林依托优质的高校教育资源、众多的科研人才及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成为当时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电气、化学工业等优势产业,孵化出西门子公司、拜耳公司、赫希斯特公司、巴斯夫公司等全球知名企业。
03美国硅谷

图1-4
美国硅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不仅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还通过移民政策大量吸引全世界各地的顶尖科技人才,并在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此美国主导开展了第三次技术革命。1951年,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特曼利用学校大量闲置土地,创办了世界上首个科技工业园——斯坦福研究园,成为斯坦福大学和硅谷发展的转折点。1955年,晶体管发明人之一肖克利在硅谷建立了半导体实验室,由此,硅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扎根硅谷。硅谷地区抓住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机遇,依托斯坦福大学形成了“大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模式,涌现出英特尔、思科、甲骨文、苹果、惠普、谷歌、特斯拉等一批全球顶级高科技公司,硅谷也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领头羊”。
04日本东京
图1-5
日本东京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日本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制定出台各项政策吸引外资,同时,大力吸收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生产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东京作为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经过多年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形成“工业(集群)+研发(基地)+政府(立法)”的创新模式。目前东京湾区形成了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拥有三菱、丰田、索尼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摘自【明昇好创业课题研究报告】系列
好创业为科创创业者和企业提供了优渥的创业环境,形成集聚创新资源、发展都市创新产业、打造未来城市新标杆的新模式,必将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又一创新实践。
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0755-22270503 ,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